很多地區(qū)水稻秧田中后期的病蟲害還是比較多的,有的對水稻產(chǎn)量還有重大影響。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水稻秧田中后期的幾種重要病蟲害防治技術(shù),供參考。
一、稻螟蟲
水稻一代螟蟲,常年主要在秧田期和早栽田前期危害,蟲種以二化螟為主,次為三化螟和大螟。
為減輕螟蟲對秧苗的危害,阻止秧田螟向移栽的擴散,秧田中后期仍需殺蟲單等藥劑一二次進行防治。后述防治稻稈蠅的丁硫克百威,也兼治稻螟蟲。
二、地老虎
地老虎成蟲發(fā)生,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小,蛾量多少直接決定后期地老虎的發(fā)生程度。今年地老虎蛾量少,后期危害程度輕,對蔬菜、玉米等大春作物的危害輕。
但是,水稻旱育秧苗床,地老虎的危害常年都較普遍,需要加強防治。
地考慮幼蟲隱藏在地下活動,用常規(guī)噴霧防治法效果不佳,當(dāng)用50%辛硫磷1000倍藥水液灌根才好。雖然畝用藥量大,但苗床面積小,總用藥量不大,防治成本不高。
施藥適期,主要是五月上旬前后田間見到零星斷苗,大部分幼蟲處于輕度危害的二齡以前的時期。
三、稻稈蠅
稻稈蠅,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普遍發(fā)生、危害較重的害蟲。
該蟲在我縣一年發(fā)生2代,一代危害幼苗,二代危害幼穗。但群眾大都不認識,對前期幼苗的危害,認為是其它蟲害所致。對后期幼穗的危害,認為是低溫的影響。
其危害特點是幼蟲鉆入稻稈內(nèi)為害心葉和生長點,使展開的葉片出現(xiàn)若干條縱向裂縫,新葉扭曲,葉片破碎。
夏季高溫時取食時斷時續(xù),被害葉片僅形成短而細的裂縫,甚至只見細小孔洞。生長點被害,分蘗增多,植株矮化,抽穗延遲。